深圳都市圈—深圳人的生活宝典手机深圳都市圈

2024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举办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产业创新论坛

2024-05-17 21:14:46

2023年4月,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深蓝粮仓”。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蓝色粮仓”,不仅是我国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也是当今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

image.png

5月17日,在2024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开幕之际,由深圳海洋融创研究院主办,联合宏东渔业、中国联通、中国船舶集团、中国交建等集团成员单位共同举办的“科技赋能,融合创新,耕海牧渔”主题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产业创新论坛在深召开。论坛特邀涉海政府单位、海洋牧场相关公司、龙头企业等领导和专家到场,从深远海养殖、海洋装备、蓝色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角度共论海洋牧场蓝色未来。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黄孟欣、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张谦、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渔业处处长徐洪涛、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梁肇辉、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助理署长黎存志出席论坛。

黄孟欣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省海岸线总长度居全国第一,海域面积居全国第二,不仅在打造蓝色粮仓上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更聚集了专业的养殖装备科研单位和实力较强的养殖装备制造企业,深远海养殖装备产业已经从“跟跑”阶段进入了“领跑”阶段。

张谦表示,20年来,深圳一直重视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2001年,深圳就从挪威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沉浮式深水网箱,同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深水网箱;20年后,2022年,深圳在全省率先启动2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的建造;2023年,市属国企深圳市农科集团有限公司布局谋划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海域,使用6.9平方公里的深远海,通过自建或者合作模式建设各类桁架式网箱平台20座,总养殖水体近100万立方米,真正用“工业化”思维打造一座海上产业园区。

image.png

 

当前,深远海绿色健康现代化养殖已成为海洋渔业发展的新动能、新热点,本届论坛重点围绕深远海渔业养殖及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行业痛点进行探讨,重点探索破解抗风浪、低成本与智能化的深远海养殖技术共性难题,提出海洋养殖水产生物确权的技术解决方案,诠释海洋养殖设施新规范及发展方向。

论坛现场,深圳宏东融创海洋产业有限公司携手广东联通共同签署“智慧海洋牧场创新研发及产业应用示范”项目文件,将在海洋牧场的智慧化、推动产业应用落地等方面深入合作。同时,深圳海洋融创研究院联合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低成本抗风浪的先进复合材料创新研发及产业应用示范”项目,将在推动先进复合材料与海洋渔业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产业应用创新落地。

在嘉宾演讲环节,中国船舶集团武昌造船设计研究院高级专务刘久军以深远海网箱养殖装备发展现状与技术研究为题,梳理了国内外深远海网箱养殖装备的发展历程及重要创新成果。刘久军提出,目前,受产业转型升级和政策等因素的推动,全球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已得到快速发展,从国际化视角来看,一些海洋国家在抗风浪、智能化、大型化以及工业化模式养殖方面走在前列。我国相关产业起步较晚,在良种培育、抗风浪等方面还存在学科融合不足、设施设备技术成熟度不够以及设计建造规范滞后等问题,应进一步理清装备技术体系内涵,加强产学研协作,以促进深远海养殖装备的进一步升级,助力渔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如何打造低成本、抗风浪、智能化的深远海养殖装备?珠海市海洋装备研究院院长严俊提出,深远海养殖装备的经济性必须在保证装备高海况下的安全可靠性的前题下,通过主尺度优化、合理布局系统功能来解决垂力和浮力分布的均衡性问题;通过框架结构和网衣系的的能合设计,解决平台结构的轻量化问题;通过研制新型的锚固技术,解决高海况下平台锚固定位的经济性沟题;通过研制高效节能的智能养殖系统,解决绿色能源自供给,海上养殖便捷,经济性问题。

为推进先进完善的海洋渔业设施技术规范与产业对接,中国船级社海洋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李林斌从海洋渔业养殖设施新规范及其发展方向这一主题出发,结合相关案例,提出我国渔业设施技术规范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不仅可以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生产力的提升,促进行业的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可以在深远海养殖的国际合作中不断推广专业经验,将专业服务发展至全球范围,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为提供准确可靠的海洋养殖水产生物确权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的海洋牧场金融支撑体系,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吴海涛在演讲中介绍了海洋养殖水产生物确权的技术解决方案。吴海涛表示,金融助力是加速海洋养殖发展的重要途径,相关政策也给予了行业支持。但由于养殖行业影响因素多,数据获取困难,金融行业无法准确评估项目风险,难以制定匹配的保险方案,造成金融介入海洋养殖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我们建议通过技术手段对养殖全过程的环境、装备、生物状态和人员活动进行全方位掌控,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养殖项目的风险和预警模型,实现准确高效的养殖水产生物实时确权,最终为蓝色金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促进‘金融+海洋+科技’模式的形成。”吴海涛说。

在圆桌论坛对话环节,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院郭根喜的主持下,来自中国船舶集团、珠海市海洋装备研究院、中国船级社、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广东联通智慧海洋军团、中交疏浚集团、中财核心投资中心、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8家单位的专家齐聚一堂,以行业对话的形式共同探讨现代化海洋牧场的产业前景以及潜在的数字化转型机遇。

 

论坛大咖云集,精彩纷呈,现场座无虚席,聚集了来自涉海产业、渔业相关行业的众多专业人士。在观众互动环节,参会人员结合行业经验和所从事产业特点,纷纷向专家提问,将论坛推向高潮。

向海图强,展望蔚蓝。本次产业创新论坛以行业视角遍观海洋经济的宏观蓝图和涉海产业的微观结构,在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同时,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产业发展壮大,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深圳海洋融创研究院院长雷宇表示:“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我们希望看到涉海产业跨界融合,整合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保险银行资本市场蓝色金融等产业,共同加入‘海洋牧场+’的融合深度发展进程。”

用户还关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