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3点,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称,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中山大桥钢桥面铺装顺利完成。当日铺装面积达22600平方米,再次刷新该项目创下的热拌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世界纪录。
截止目前:深中通道路面工程已完成第一阶段钢桥面铺装施工,海底隧道已完成31个沉管管节安装,正进行最后一个管节(含最终接头)预制;东、西人工岛正稳步推进建设;中山大桥正开展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伶仃洋大桥正在开展钢箱梁吊装作业。
1月29日下午,经过3个小时的提升吊装,伶仃洋大桥主跨西侧首件钢箱梁吊装完成。此次吊装的主跨西侧首件钢箱梁,梁高4米,长12.8米,宽49.7米。伶仃洋大桥为双塔三跨连续体系悬索桥,共需吊装 213 片钢箱梁。吊装顺序为主跨跨中往东西两座主塔方向吊装,边跨从过渡墩处往主塔方向吊装。
1月17日,深圳交通消息,深中通道的建设现场,225.8吨的钢箱梁被提升至伶仃洋大桥东、西主塔中间,由吊索稳稳固定于91米高空之上,伶仃洋大桥首片钢箱梁完成吊装。这标志着大桥进入上部结构钢箱梁吊装施工新阶段,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次吊装的钢箱梁长 11.2 米,宽 49.7 米,重约 225.8 吨,吊装区域横跨繁忙的伶仃洋航道,需根据现场通航环境及天气、潮汐特点,精准选择作业“窗口期”,这为钢箱梁吊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023年1月5日,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消息,随着最后一片110米钢箱梁缓缓落下深中通道的海上非通航孔桥搭设最后一块“积木”完成全部箱梁架设。伶仃洋上长虹卧波向2024年项目建成通车又迈出了一大步。
12月13日,深圳交通消息,世界首创的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及最后一节沉管(E23)钢壳完成制造,也就是说,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钢壳制造工作全部完成啦~完成制作的最终接头跟沉管计划在2023年中进行浮运沉放。
截止目前:伶仃洋大桥正进行钢箱梁吊装的准备,中山大桥正开展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西人工岛正推进岛壁挡浪墙、房建工程等施工完成;东人工岛正进行岛上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海底沉管隧道已完成31个沉管管节的安装,建成总长达4867.8米,仅剩最后一节沉管(含最终接头)即可实现东西合龙完成;伶仃洋大桥已完成主缆架设作业,正进行空缆线形观测,为下阶段索夹及吊索安装作准备;中山大桥正开展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长 6845 米,其中沉管段长 5035 米,由 32 个管节和 1 个最终接头组成,是世界首次大规模、国内首次应用此结构,也是目前世界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海底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公里,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项目全长约24公里,其中桥梁工程长约 17 公里。采用设计速度 100 公里/小时的双向 8 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
深圳交通10月31日发布消息,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最后一段匝道节段顺利完成浇注,岛上现浇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全部完成,为实现隧、桥转换奠定了重要基础。
9月26日,深圳交通官方新媒体发布消息,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主缆索股于近日完成架设,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666米的悬索桥,主塔高27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主缆为悬索桥的主要承重构件,有着悬索桥“脊梁”之称。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深圳侧接线工程第2合同段全线贯通,桥面附属结构顺利完成,机场互通枢纽建设已进入收尾,工程雏形初显。深中通道深圳侧接线主线全长 5.7 公里,起于机荷高速公路黄鹤收费站,终于深中通道东人工岛,设机场互通、鹤洲互通2座互通式立交,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 100km/h。
截止目前:深中通道岛隧、桥梁工程双线并进。沉管隧道累计沉放30个管节,剩余2个管节及1个最终接头未安装,计划年内还将完成1个管节的沉放安装。东、西人工岛有序推进建设。桥梁工程方面,中山大桥正开展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伶仃洋大桥预计9月完成主缆索股架设。深中通道深圳侧接线工程项目第2合同段已经全线贯通,第3合同段主要完成栈桥3123米,完成钢梁架设10637吨。
9月21日,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消息,国家重大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深中通道的沉管隧道E21管节完成水下对接。至此,项目海底隧道沉管安装长度达4702.8米,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E21管节为标准管节,长165米,浇筑后重约8万吨,由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负责浮运安装。为进一步验证此次沉管安装精度,从而为沉管最终合龙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参数,项目在E21管节首次采用双人孔井双测量塔结构。
项目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
深中通道简介
深中通道(Shenzhen-Zhongshan Bridge),又称“深中大桥”,是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建设中大桥,东起深圳宝安区鹤洲立交,西至中山市横门枢纽。
全长24千米,跨海长度22.405千米,陆地段长度1.64千米,主线桥梁总长17198米,隧道总长6720米,海中设置两处人工岛,本项目拟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41米。其中有6.8千米长的沉管隧道;深中通道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总投资金额334.4亿元。
为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深圳—岑溪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2518)的组成部分。
2015年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许可”。
2016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 。
2021年11月24日,深中通道中山大桥首片重达490吨的钢箱梁完成安装。
2022年6月28日,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正式合龙 。
图源:广东交通运输厅 深中通道效果图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长6845米,其中沉管段长5035米,由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是世界首次大规模、国内首次应用此结构,是目前世界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海底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全线计划在2024年建成通车,通车后由深圳到中山只需30分钟可直达,彻底改变粤西地区民众到深圳必经虎门大桥的历史,更加大大减轻虎门大桥长期拥堵的交通压力。深中两地同步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人文、物流、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及交通的互联互通。
多项世界之最:
世界通航净空最高的海中大桥
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其中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666米的全漂浮三跨吊悬索桥,主塔高270米,共有213个钢箱梁节段,是目前世界通航净空最高的海中大桥。
世界最宽钢壳混凝土海底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长6845米,其中沉管段长5035米,由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是世界首次大规模、国内首次应用此结构,是目前世界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海底沉管隧道。